(通訊員李曉春報道)一段時間以來,我市交管、教育部門均加大了對違規營運幼兒園、小學生專用校車的查處力度。近日,本欄目熱線陸續接到多位家長的反映,開展查處行動以后,原來雇用的校車被取締了,可是孩子們也陷入了上學難的困境。
在花園口經濟區大張村,6歲小姑娘晨晨已經一周沒上幼兒園了。晨晨姥姥告訴記者,外孫女在花園口經濟區幼兒園校車學前班就讀,幼兒園距離家里有8公里。因為晨晨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,家里只有兩位老人不方便接送,因此和其它五六位家長一起合伙租用了一輛面包車當做校車,接送孩子。一周前,她們租用的面包車被交管部門以非法營運處罰,孩子們上學的路從此困難重重。
無奈之下,晨晨姥姥和其它家長跟幼兒園方面溝通,希望園方能酌情考慮家長們的難處,幫忙解決校車問題,費用可由家長們分攤。對此,花園口經濟區幼兒園一位負責人表示,幼兒園現在有在園幼兒200名左右,其中絕大多數孩子都來自周邊村屯,距離學校都不近,但這個困難目前無法解決。
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同樣也發生在金州區得勝鎮,當地村民冷先生告訴記者,他孩子所在的學校有上百名學生需要乘坐校車上學,原來一直由家長合租私人小客車,現在車輛也被取締,家長們不得不租用摩托車接送孩子。
記者粗略統計了向本欄目反映類似問題的觀眾來電,發現這類情況在我市周邊多個鄉鎮普遍存在。
違規幼兒園校車被查禁,而孩子們上下學的乘車問題,卻沒有解決方案跟上。記者調查發現,眼下,無論在學校,汽車租賃公司還是私家車主眼里,校車都幾乎是一塊燙手山芋,哪一方都不愿意涉足其中。
我市大的民辦教育機構——嘉匯教育公司,設有小學部、初中部、高中部,擁有近4000名在校生。考慮到巨大的專用校車需求,2006年,學校曾出資110萬元,購買了兩臺53座的校車。
同時學校方面還表示,這些還都只是每輛校車運行保養所必須的成本,如果再算上每月6000元的車輛購置折舊,一臺校車學校每年要投入15萬元。嘉惠學校終轉向租賃校車,這兩臺符合國家標準的黃色校車就出自租賃公司,每個月租金6000元,每名學生每月分攤車費300多元。然而,這一方案在農村地區卻面臨困境,金州區得勝鎮中心小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,購置和租賃校車對一所鄉鎮學校來說都不切實際。
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,正規校車的費用高,由家長分攤也難以承受。此外,由于路途遠、成本高,收支難以平衡等原因,汽車租賃公司也不愿把車輛資源投入到農村地區。隨著對校車監管的步步升級,市內多家汽車租賃公司也開始大幅縮減校車業務。
記者隨后又聯系了市內多所中小學校,希望了解校車運營問題,但相關負責人均對校車話題表示敏感,不愿發表觀點。
11月27號,溫家寶總理在第五次全國婦女兒童工作會議上要求,必須在一個月內制訂出《校車安全條例》,把校車安全問題真正納入法制軌道,并建立相應管理制度,所需資金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擔,多方籌措。各地都在期待,能從新制度中找到解決校車難題的答案。
市民苑嘉益留學美國三年,近剛剛休假回國,看到親屬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。苑嘉益覺得,跟美國美式校車全免費以及美國校車擁有的種種“特權”相比,中國校車制度要走的路還很遠。
市民曹際香的孩子剛上學前班,每天都要坐校車。作為一名家長,她的要求簡單又實在,校車只要把孩子平平安安送到家就可以了。
東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巖認為,校車理應作為義務教育的基礎資源,由政府主導。
對于即將出臺的《校車安全條例》,王巖表示,校車運營還應建立明確的保險制度,在發生損害事故時,明確責任主體。
目前,國務院法制辦已召集教育部、公安部、交通部等多個相關部委負責人,針對《校車安全條例》征求各方意見,爭取使這一牽動千家萬戶的規定早日出臺。11月29號起,我省開始對中小學生和幼兒乘車情況進行全面排查,下一步,待國家《校車安全條例》正式頒布后,將逐步推廣符合國家標準的校車,并可能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學生、幼兒的上下學交通問題。
上一篇:2012最新小學生校車管理規定將進行動態監管